传统产业集群进展论文 一、产业集群的分类 知识经济是当今经济进展的一大趋势,当今的经济体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知识从传统生产中剥离,并在同时并存的传统生产系统上覆盖了一层经济信息网。知识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指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固定的载体,可以明确地表达或描述出来的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这种知识可以在全球无成本的复制,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例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完成了整个操作系统的制造之后,通过编码这种系统可以忽略成本在全球的复制。隐性知识指难以用文字明确表述的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存在于个人、组织的特定关系或信息流程之中,如工作诀窍、经验、视点、价值体系等。这种知识的产生需要制造主题结合历史经验、对生产的了解、面对面的沟通等等条件,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特征紧密相连,体现着地方化,其表现形式是产业集群。同时隐性知识隐含着更多的创新思想,是集群创新最需要的,它不仅能促进集群知识的进展,更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形成了既有依托传统和当地力量进展起来的内生型产业集群,又有依托区域的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低成本优势等吸引外来企业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如下图: 这里将产业集群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赖于分享隐性知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另一种是由于产业特征或资源转移的惰性而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企业是核心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是指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创新机制和实现条件所组成的运行系统。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创新的主体。主要由群内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种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组成。创新计划。在知识信息通畅流动的环境中,在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中介人和政府适当参加下,创新主体共同制定产业集群的创新计划。监督者。由市场中的消费者及专业技术部门组成的监督者。构成集群创新体系的三大模块分别是:参加者创新主体和监督者模块;创新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互动学习机制、竞争合作机制、激励机制、自更新机制。创新全过程,也即主体之间的联系和运行创新计划模块;知识信息流动、法律法规政策组成的创新环境模块。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体现了主体、创新机制、环境三部分集成的网络体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性。以创新环境为依托,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能够以各组成部分为基础、以创新为起点,实现创新向更高一级的循环。其侧重点是调动创新主体能动性、发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