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最新)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制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从社会治理的主体、目标以及治理的方式上,廓清了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由谁来治理、为谁治理以及怎么治理的理论难题,指明了“共建共治共享”既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式,也是社会整合的目标方向。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社会整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整合就是不断调整、协调社会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缓解、消除矛盾冲突,最终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求按照现代化规律和要求,改变过去的隶属关系,不断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引领下,通过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科学决策机制的建设、政策利益均衡功能的发挥,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与人民诉求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情感,从而实现执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各负其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模式,最终达到一种善治的理想状态。阔步新时代,要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实现社会的团结与统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就必须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际出发,实现社会整合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良性互动。在这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居于统领各方的领导地位。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环境,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不仅要求提升中国共产党适应现代化治理的水平即提升社会整合能力,还要求通过社会整合能力的巩固提升促进整个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由人组成。因此,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指向。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提高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