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下大学音乐教育管窥 【摘要】艺术无国界,音乐作为一种被普遍传播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态是多元的,音乐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韵律、不同的音色下,所产生的对人情感的影响、对情绪的引导均是不同的音乐学习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音乐应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促使学生形成在音乐中的无限遐思,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波动大学音乐教育更应展开丰富的艺术沟通,基于多元文化视域凸显出音乐的多样魅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域;大学音乐;教育 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也迎来了创新机遇新时期的音乐互动,更看重学生的音乐审美力、音乐领悟力、音乐创新力、音乐表现力等综合素养,老师应基于多元文化视域,吸收丰富的音乐元素,促使学生大胆展开音乐想象,遨游在艺术的天空,感知音乐的奇异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教材的重点,但超脱于教材的束缚,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习惯,以素养教育为导向,探寻更加多样化的大学音乐教学思路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阻碍 (一)教学方式单一音乐的体系较为丰富,但音乐的教学方式却是老生常谈,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早已经与艺考等相关指标关联起来,老师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潜在的音乐素养,比较看重“标准答案”,而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作,很多音乐课程都停留在一些国内音乐的基础层面上,且现代的音乐内容占比较大,一些比较传统的音乐、民族化的音乐、国外的音乐等鉴赏机会很少老师看重音乐知识的专业性,忽略了学生不同的音乐感受力,在比较单调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原本是觉得音乐有趣而选择课程,结果却很快丧失了兴趣,感觉学习压力较大部分学校缺少独立的音乐教室,如民族音乐教室,或是缺少国外音乐乐器、国内音乐教学微课课件等若是学校本身的音乐设施比较单一,而老师又缺乏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能力,就会形成学生基数大、学校设备与资源供应不匹配等问题,在这种不对等的教育形式下,学生们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必定限制在一定的环境下,而变得“坐井观天”[1](二)教学内容不合理我国音乐教学向来有失偏颇,如过于注重国外的作品而忽视我国的民族音乐,过于注重现代的作品而忽视古典音乐,也可能是反过来的问题总之,我国音乐教育缺少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系统,学生们对音乐的认知中始终存有一块空缺在音乐的教学中,部分老师比较看重实践结果,直接跨过音乐的理论、背景、内涵等内容,直截了当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