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养成教育探究 摘要:“宿舍养成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宿舍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不仅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大学宿舍中,充分发挥了宿舍潜在的教育功能,而且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宿舍;养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更侧重大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制造性。而以学生宿舍为教育阵地,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也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究。 1“宿舍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的基础文明道德和日常行为法律规范的养成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过程与环境,使一个人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一种过程。[1]“宿舍养成教育”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为载体,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心理素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 2“宿舍养成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学分制已经成为高校主要模式,学生宿舍将逐渐取代班级成为高校内部学生群体基本单位,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日益凸显。从这一背景看,“宿舍养成教育”模式非常迫切和必要。而且从现实条件和实践经验来看,这一模式可行而且有效。 2.1“宿舍养成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1 是适应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大学宿舍是大学生预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生在预期社会化主要学习的是将来毕业后要扮演的角色。所以,这一时期的养成教育更为关键,假如学生不能顺利渡过这个阶段,会直接影响到其将来的进展。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养成教育,适应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 2.1.2 是改善大学生养成素养问题的需要目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养成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法律规范的生活行为习惯、集体意识淡漠、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素养偏低、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体现了“宿舍养成教育”模式的现实必要性。 2.1.3 是提升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水平的需要目前高校宿舍建设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倾向,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宿舍文化建设主要以“表层文化”为主,没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