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论文 一、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广阔毕业生同学更好地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各年级程度不同,对压力的反应也不同。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大多数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光短浅,看不到进展。一些大学生只关注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进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功利化,带有色眼镜。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同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力求安稳。忽视进展空间。很多大学生仍然喜爱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同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对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进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就业人格缺陷 1.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具体来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养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两个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 2.对就业挫折承受力差这种承受能力与心理素养有关,也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积累有关,假如从大一就开始对就业有个全面的认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