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育 市明秀小学 周玉芳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宽阔语文老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育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老师的朗读示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与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老师的读仍很必要。好的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容和感情基调。老师该读时要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老师的朗读示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育提高无不要求老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猎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老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老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老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老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那么不待讲解,那么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老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三、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不同?。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