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斜坡抗震稳定性拟静力法研究

斜坡抗震稳定性拟静力法研究_第1页
1/17
斜坡抗震稳定性拟静力法研究_第2页
2/17
斜坡抗震稳定性拟静力法研究_第3页
3/17
斜坡抗震稳定性拟静力法讨论 摘要:对各行业法律规范中拟静力法的计算规定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竖向地震力对稳定系数的影响、地震加速度高度增大系数、地震作用效应折减系数等问题。讨论表明,竖向地震力的破坏作用在拟静力法计算结果中无法体现,在极震山区从事斜坡抗震稳定性分析时,宜同时使用动力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实行适当提高斜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办法考虑地震加速度沿高度的放大效应,提高幅度以 0.02~0.05 为宜;地震作用折减系数 0.25 的取值是合适可信的,在地震高设防烈度地区(αh≥0.2g)采纳 DZ/T0219-2024 法律规范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值得商榷。 关键词:行业法律规范;拟静力法;抗震稳定性分析;竖向地震力;放大效应;折减系数 地震触发的山区斜坡失稳破坏往往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规模大、危害大等特点,不仅直接摧毁场镇,还掩埋破坏交通生命线,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汶川“5•12”Ms8.0 地震引发了约 3~5 万处滑坡、倒塌、碎屑流,造成约 2 万人死亡(黄润秋,2024)。我国建筑、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行业法律规范规定,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 地区进行斜坡稳定性评价时应计入地震作用力。目前常用的斜坡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有拟静力法和动力时程法。拟静力法能直接计算出坡体的稳定系数并用于斜坡的抗震设计。但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坡体的稳定系数是随地震时程波动变化的,不是一个恒定值,在某一瞬间坡体稳定系数降至 1.0 以下时,并不表示斜坡就会发生整体失稳破坏,而只会产生一定的永久位移,这是拟静力法所不能解决的,需要用到动力时程法进行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自 1950 年太沙基首次用拟静力法来分析边坡的抗震稳定性以来,因其简便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目前评价边坡抗震稳定性最常用之法。然而拟静力法地震作用力的计算规定在各行业中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各项地震系数的选取上,这给工程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各工程抗震法律规范中斜坡稳定性分析拟静力法的计算规定,讨论了拟静力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力的影响、水平地震作用高度增大系数、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等问题,从工程实践出发,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斜坡的抗震稳定性分析与灾害防治提供借鉴和建议。 1 各行业法律规范对斜坡抗震稳定性分析拟静力法的规定 地震触发斜坡变形失稳主要通过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而引起,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地层内的岩土体质点作垂直和水平振动,从而会产生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斜坡抗震稳定性拟静力法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