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南庄头遗址 位于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 2 公里处,泥河湾、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 年左右。 遗址面积约 20000 平方米,己发现的遗迹有 5 条灰沟、2 座灰坑和 2 个用火遗迹。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夹砂红褐片、石片以与水沟等人类活动的足迹,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烧烤、切割的痕迹。南庄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至磁山、裴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的一段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讨论价值。南庄头遗址发掘中,出土了为数较多的兽骨、禽骨、鹿角、蚌、螺壳、木炭、种子,还发现了石磨盘、石磨棒各一件与骨、角器等。动物骨骸经鉴定分析,大都属于鹿科动物。在出土的文化遗物中,尤为可贵的是发现了十余片片,这些片的胎壁厚约 0.8~1.0 厘米,烧成火候低,质地疏松。按质可分为夹砂深灰和夹云母褐两大类。南庄头遗址出土标本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 9700-10500 年(未经树轮校正)。这些片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得到的地层和年代都确切的最早的制品之一。由这些片的质地推测,我国应当有更为久远的器进展史。老官台文化中国黄河 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华县老官台遗址发现而得名。但该遗址涵贫乏,后来发掘了规模较大、同类遗存涵丰富的安湾遗址,一般改称老官台文化为湾文化。其年代距今 8000~7000 年,主要分布在、省境的渭河流域。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种植黍等作物。生产工具有石刀、石铲和石斧等。制业很原始,采纳泥片敷贴法。器以圈足碗、彩钵与筒腹三足罐最具特点。住房是圆形的,为半地穴式建筑。储藏东西的窖穴亦是圆形。居民死后埋入长方形土坑墓,随葬器等物品。该文化的发现,对了解渭河流域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有重要意义。裴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新的裴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围,以新为中心,东至东部,西至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寨遗址、长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讨论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岗文化开始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5300 年前后,结束于前 4600 年前后。器以泥质红数量最多,夹砂红和泥质灰也有发现。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的器物较少。石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