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管理会计教改研讨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老师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基本上是围着理论讲授—例题演示—布置作业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样很难培育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财经人才。而管理会计恰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难免缺乏活力,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难以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边界认识不清 目前,在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是三门主干课程,纵观这三门主干课程的相关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非常严重。三门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包括:财务预算和存货管理(存货控制);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及经营杠杆等;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与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法、责任中心及业绩考核等。这种状况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更不利于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进展。 三、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只有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大部分企业对差量分析、风险分析、作业成本法以及业绩评价等较少运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不能适应经济进展的需要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一)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克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管理会计教材落后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进展的一大瓶颈。管理会计教材改革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材改革中应建立管理会计框架体系,将教材内容本土化,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我国以往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经验,使这些新的理论和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并以此为基础编著教材。教材中应减少传统管理会计中复杂计算方法部分的介绍,加大现代管理会计的部分,以及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运用的内容,加强实践课程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