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花园剧情分析论文 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还未正式在大陆播出,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就已经深化人心。F4、杉菜,在每个城市的校园、广场、购物中心甚至办公室,你可以频繁地听到他们的名字。人们重复着剧中的经典对白,就如同当年重复《大话西游》的”我希望这个期限是一万年”。有人预言,《流星花园》的轰动效应甚至会超过《还珠格格》。那么这部电视剧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它所带来的愉悦之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信息? 《流星花园》大获成功的一个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对于时尚的准确把握,它几乎包含了当下所有的流行因素,比如时髦的发行和服装,既酷且帅的对白和动作,健康清新的人物造型,轻松欢快的叙 事 风 格 , 以 及 被 当 作 片 首 和 插 入 曲 的 庾 澄 庆 与 日本”DreamComeTrue”组合的最新作品,无一不深深投合 80 年之后出生的新新人类的审美口味。对于这些人来说,《流星花园》就像是一款名牌牛仔裤,样式简洁,却又价值不菲;它似乎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却又梦幻般遥不可及。与之相比,曾经风靡一时的”琼瑶阿姨”牌言情剧,就像是一件落满灰尘的晚礼服,虽然华丽,但款式早已过失,封存的也是妈妈姐姐们上了年纪的旧梦。 但是,《流星花园》的迷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轻松愉快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与风行于 80 到 90 年代的言情剧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这些价值取向无疑更能得到年轻一带的认同。 明眼人不难发现,《流星花园》讲的就是一个现代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虽然是最为人们熟悉最没有新奇感的故事之一,但却又是常讲常新、被世界各地的制片商使用频率最高的故事之一。重新包装的灰姑娘故事中不乏成功之作,比如那部使朱莉亚·罗伯茨红得发紫的《风月俏佳人》;但是大多数此类题材的作品不免流于平凡。毕竟,化腐朽为奇妙的功力不是每个导演都具备的。那么,《流星花园》里那个灰姑娘的”奇妙”之处在哪里? 假如不惮于对这么一部轻松的偶像剧进行一次乏味的理论分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部电视剧中的灰姑娘--杉菜的个性和她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与传统的灰姑娘颇为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杉菜性格中的一些要素体现了近年来社会运动尤其是女性运动的积极成果,最为明显的是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在剧中得到了有意凸现。 甚至在迪斯尼 90 年代初拍摄的卡通版《仙履奇缘》当中,灰姑娘--辛蒂蕾拉还保存着她在格林童话中的原始形象,美丽、善良,最主要的是,柔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