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深究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深究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_第1页
1/22
深究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_第2页
2/22
深究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_第3页
3/22
深究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关键词:含意霍恩级差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 摘要:含意指由语句暗示出来的言词以外的意义。含意问题包含“何为含意”、“何故含意”、“何时含意”和“何知含意”等四个基本问题。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本体论等有关含意的理论学说进行评述;上述理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含意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原则。 一、关于“本体论”的翻译 本体论和存在论是对德语 Ontologie(英文 Ontology)的一个 词 的 不 同 译 法 。 “ 本 体 论 ” 一 词 , 由 德 哲 学 家 郭 克 兰 纽(RudolphusGoclnius)于 1613 年首创,后又被笛卡尔哲学的信徒克劳 伯 古 斯 (JeoannesClaubergius) 、 德 哲 学 家 沃 尔 夫(ChristianWolfl’)采纳。他们用此词来表示讨论 Onta 的学问,Onta 是希腊语 einai 的动名词复数形式,而 einai 在希腊语中是动词兼系词,相当于汉语中的“是”、“在”、“有”等诸义。在西语中,系词“是”与动词“在”、“有”等为同一词,如英语中的be,诸义并存,故又称为“系动词”。在汉语中,据俞宣孟先生,先秦时代尚没有形成相当于西语中的系词“是”,因此,汉语传统思想中是没有本体论或存在论的,引发开来,即无“哲学”;而且,汉语“是”、“在”、“有”并不同义,此种局面对于汉语学界翻译 ontologie 或 Ontology 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且导致了理解的歧义性。故学界在翻译中,多把希腊语 einai 的“是”之义放置一边,取其“在”、“有”之义,遂译 ontologie 或 ontology 为“在论 ” 、 “ 有 论 ” 、 “ 万 有 论 ” 、 “ 存 在 论 ” 等 。 在 古 希 腊Ontology 所讨论的存在,不是“作为偶然或或然的存在”,也不是“作为真而存在”,而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存在的存在”,不表述任何别的东西,是不带质料的形式,具有逻辑上在先的“本质性”,故中文在翻译时把此类存在译成了“本体”Ontolo-gie 或 ontology 就顺理成章地译作了“本体论”。 看来,“存在论”、“本体论”这两种不同的译法,是出现在不同的理论形态(传统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和运思方式中的。相同的一个词,译法不同,却体现了西方本体论的历史命脉。 但是谈到代本体论,谁也无法绕过海德格尔。海氏自己也讲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存在意义”问题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可以用他的一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深究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