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齿机教学法讨论 摘要:根据基于问题教学法的要点和滚齿机工作原理,创设了滚齿机问题情境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总结了正确应用该教学法的体会。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法;滚齿机;体会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 PBL)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法的特点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强调把学习者置于所创设的问题学习环境中,通过有组织的解决问题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由于该教学法在刺激学生思维、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使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促进教学相长和老师在专业道路上进展等方面效果明显,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老师、问题、学生是该教学法的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问题情境是教学组织的核心。在问题情境中,学生是问题求解者,主动参加整个学习过程。而老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并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猎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问题情景设计、调动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发挥学习的协同作用。滚齿机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借助现场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对机床实物的认知,了解机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机床总体布局的特点。通过观察机床运动,理解齿轮轮齿表面的成形原理以及各个表面成形运动实现方法。通过滚刀和工件的安装与调整,懂得滚齿机各个传动链在加工齿轮时的作用。最终达到掌握滚齿机工作原理的教学目的。在滚齿机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取得了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良好效果。 一滚齿机问题情境创设 (一)创设原则。(1)问题应有清楚的条理性。在课堂上,滚齿机工作原理是通过滚齿原理、滚刀构造、齿轮轮齿表面的形成、机床传动系统、滚刀与工件的安装与调整、机床组成部分与总体布局等知识模块传授给学生。而实践教学拟达到的目标是在不打破课堂教学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和验证滚齿机结构的来龙去脉及有关概念,从中体会滚齿原理和机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应传动链的作用,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因此,在滚齿机问题创设中通过设置问题模块来体现课堂教学条理性和系统性。(2)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性。问题的解决与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