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1/27
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2/27
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3/27
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讨论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课题组第一章 “珠心算”教学的起源进展“珠心算”又称珠算式心算,它是运用珠算原理进行心算的一种方法。因此,说到它的起源,自然要从珠算说起。人类利用工具进行计算是一大进步。我国早在周代就有了“算筹”。所谓“筹”,就是一般粗细、一般长短的小竹棍。这种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当以“珠”代“筹”时,便有了“珠算”。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制造。它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据考查,“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北宋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中的药铺柜台上就放着一架算盘,可见当时珠算已在社会上普遍使用。中国漫长的珠算文化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珠算文献,使珠算教学历代相传、惠播中外。新中国成立后,珠算得以改进提高,如“空盘前乘”、“滚乘法”、“一除得众商”等等珠算新方法的创立,对于提高运算速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省慈溪市的“珠心算”教学就是在继承中国珠算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1982 年 4 月,慈溪县潭南公社省塘头小学的珠算兴趣小组在徐思众老师两年多的辅导后,学生掌握了“珠心算”,计算时脑子里出现一面算盘(详见 1992 年 11 月 22日《中国教育报》)。徐思众与慈溪县教育局教研室柴国勇老师一起分析讨论,并与市(当时称为地区)教研室支山老师共同协商,把这种心算方法取名为“珠脑结合计算法”。 该年,在地县两级教研室和珠算协会的指导、支持下,他的学生在地区第二届小学生珠算技术竞赛中荣获个人全能第一名。以后,他的学生多次荣获全国小学生珠算通讯赛第一名。1984 年 8 月,他的学生在与中国银行的计算器操作能手竞赛获得胜利,8月 27 日的《日报》第一版发表了特写《红领巾绝技惊四座——六位珠算小能手鏖战计算器》,轰动了。1985 年 7 月,他的学生参加了中日少年珠算科技夏令营,徐群锋、许丽明在加减珠算和加减心算这两个项目中分别以 170 分、140 分和 170 分、160 分的好成绩荣获中国方两项第一名和两项第二名,获得日本珠算史讨论会颁发的二等三席和三等六席的奖状、银牌,战胜了被称为“中国神童”的选手贾迎芳等,慈溪珠算名声鹊起 。1986 年,参加全国珠算优秀选手竞赛经验沟通会时,徐群锋通过与成人的角逐,荣获加减算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优秀选手”称号,徐思众在会上作了题为“算盘式脑算加减启蒙训练法”的学术报告。该年 1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