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分析 3 篇 第一篇 1 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 1.1 城市进展基础薄弱 城市化率是衡量区域城市化进展的基本指标。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市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密度也很低,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城市中简陋平房普遍存在,旧城区居住环境较差,城市居住区用地得不到合理改造。市区外围道路简陋、照明缺乏;排水系统不完善,交通混乱,而且人流集散地缺少必要的停车场。 1.2 城市生活质量低下 由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受地域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制约,经济进展缓慢,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差,不适应城市外向经济的进展;城市居民规模小,人均收入水平低;零散的小工业企业排水设施不完善,工业污水对潜层地下水污染是极为严重,尤其对平房区居民影响较大;而且城市公共绿化活动空间不足。 1.3 城市总体规划落后 由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制约,没有现代化、适度超前及功能布局合理化的城市总体规划。习惯于小打小闹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和小农思想搞城市建设,缺乏市场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城市经营观念。对城市功能定位往往局限于小范围的交通枢纽、政治中心或农牧业生产基地,限制了房地产、现代商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延伸。 1.4 城市建设与改造模式滞后 在城市建设与改造模式中,改造用地大多以政府和开发商协议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政府出让土地,开发商建设商品房出售,实现项目资金自平衡带来利润。但开发商为追求高额利润往往拿到土地之后推迟开发,或者继续转让,甚至过度开发土地导致违法行为,不能实行合理有效的土地开发利用,进而影响城市经济、社会、人口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进展。 1.5 城市开发理念和整体协调进展观缺乏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生态城市的要求,公用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不能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映衬,道路宽窄不一,公共用地匮乏,缺少停车场等必要场地。没有在满足城市各类功能的前提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设;没有在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注意搞好城市各种污染源的防治;缺乏居住环境内部的生活绿化空间。 1.6 城中村问题依旧严重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城市中依旧存在许多私人平房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区,这些房区房屋拥挤,房屋产权分散,居住环境较差,违章建筑现象普遍,道路狭窄,多数街区无法驶入机动车,治安、卫生、消防等问题突出。虽然棚户区改造和生活保障房建设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但中低收入阶层的租房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