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娱乐化特征论文 摘要:应该说,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等等方面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灵魂;而要实现电视剧的这些使命。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在创作中注入鲜亮、正确的价值主张。目前,国产电视剧过度媚俗的娱乐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文章针对电视剧的娱乐化现象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视剧;娱乐化;思考 一、早期电视剧的宣传和传播特征 电视剧,顾名思义是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剧,它最先诞生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它几乎与中国电视即“北京电视台”的(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后来的中央电视台)开播同时诞生,即 1958年 5 月 1 日。1958 年正是全国高呼“大跃进”口号的时候,由于“大跃进”鼓吹“浮夸风”、“共产风”的影响,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当时,配合党中央大力宣传的“节约粮食”、“共度难关”的精神,于是有人便在《新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同名小说,写得非常感人,一夜之间就被改编为广播剧;紧接着,又被改编为电视剧,由试播中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仅仅播映 20 分钟的电视剧,却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深深地打动了收看的人们。《一口菜饼子》的剧情是剧中的妹妹吃过饭拿着一块枣丝糕兴奋地逗狗玩,姐姐发现后制止了妹妹,并由此引出一大段对旧社会悲苦生活的回忆…… 从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的产生可以看出当时的电视剧主要是尝试用一种戏剧化的形态来阐释国家政策和理念,电视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大众消费,而是以宣传和传播为主要特征。从1958 年至 1966 年“文革”开始,电视人相继创作了 70 多部电视剧,其内容大多迎合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主旋律,以教化人们为主导思想的创作理念使得“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塑造成为当时电视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模式,如《邱财康》《刘文学》《焦裕禄》《王杰》等电视报道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通俗电视剧在中国兴起。从改革开放初期 1980 年我国电视剧年产 117 集,到 2024 年产电视剧 9000 多集,且题材之丰富多彩,形式之多种多样,令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随着电视业的进展和电视机的迅速普及,电视剧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 二、我国电视剧娱乐化现状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