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涨的长期性因素分析粮价,正在牵动世界的眼光。截至 1 月底,全球食品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5%。本月 6 日结束的西方八国集团部长会议以及 13 日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 年年会,都把粮价作为重要话题。面对国际上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中国也面临了越来越大的涨价压力。在这种国际粮价上涨的大趋势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在保证中长期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的进一步进展?本期对话请来了经济学家,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教授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主持人:现在国际社会对粮价的一般的看法是,当前全球性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是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全球生物质能源迅猛进展、占用耕地、气候变暖及进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造成的,与以往的生产周期性波动不同,因而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常清:是的。我们一定要看到粮价上涨背后的长期性根本性因素,不能就短期问题谈,这样容易出偏差。本轮粮价上涨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我认为最应该注意的是那些长期因素。 第一个因素,从粮食供给来看,可耕地的减少是必须注意的动向。由于 20 世纪 80-90 年代开始,进展中国家经济进展速度加快,走上了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这就必定会使可耕地面积减少,不仅仅是中国、印度等进展中的大国,也有东亚的一些国家,这种可耕地减少是一种长期趋势,可以说工业化城镇化不到位不会发生转变,即使把技术进步因素放进去,土地减少的趋势也必定减少粮食的供给。 第二个因素,仍是供给角度,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从上世纪 80 年代粮价低迷起,各国对于农业的投入原则是建立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使农民不破产基础之上的,没有发现哪国对农业有巨大投入,尤其是非洲南美等落后的国家,由于世界各国对农业投入没有出现有效增长,加之粮食过剩,人们掉以轻心,也是这轮粮价上涨的原因。 从需求来看,从 2024 年起世界进入新经济周期,进展中国家经济从量变到质变,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最先增加的就是食品支出,进展中国家对粮食的需求不仅是口粮的需求,而是粮食数量和质量叠加的需求,要吃饱加吃好,增加肉禽蛋奶消费。使得对粮食需求呈现直线增长,这个因素估量还会延长很长时期。 而第四个因素就是粮食用途的变化,由于油价攀升,粮食成为替代能源,主要是玉米。而且从目前来看,原油的涨势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很可能要延长,与人争粮越来越严重。 第五个因素,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粮价低廉,使价格不能起到抑制浪费的作用,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