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作为一名公派汉语老师,我被派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院校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任教。在平稳飞行的飞机上,心情却十分“颠簸”。一方面为自己就要亲眼见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而感到兴奋;另一方面,虽然自己已经是一名“老老师”了(在人大教汉语 6 年多了,哈哈),但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针对单语种学生源的本科生教学还是头一次。可能因为 12 月要过圣诞节的原因,丹麦的大学秋季开学很早,我到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开学一周了,来不及倒时差和了解具体情况,我就不得不“粉墨登场”了。两个星期上下来终于摸清了情况。我任教的是一个 ASP 项目(亚洲讨论中心项目),学生基本是零起点,要在一年的时间内集中学习汉语。他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刘珣主编的《新有用汉语课本》,每个星期学习一到两课。三位老师共同任教,不同的老师负责不同的部分,如负责人苏珊女士她负责语法部分,我则负责学生的口语操练和作业、作文部分。学生的上课时间集中在星期一到星期四星期五没课,也就是说,星期四就是他们的周末。学生的年龄一般在 21 岁到 24 岁左右,也有个别 30 多岁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经济独立了,他们一般都要自己租房子单独住。丹麦政府虽然每个月给他们 5000 多克朗的补助,但要租房子还要养活自己,有的甚至还要养活女朋友,放假的时候还想出去度度假,5000多克朗实在够呛。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学习上,一般都会在外面打工挣钱。而我的课基本集中在星期四早上,从早上 8 点上到 11 点半,4 个课时。根据教学计划,我会先进行口语操练,然后讲解课后作业,最后讲解学生们的作文。据我观察,学生较乐意上口语操练课,而练习课尤其是作文课,学生可能觉得很头疼也比较枯燥无味。再加上第 2 节课下课以后,我们往往需要换一次教室,学生们往往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溜之大吉。针对上述情况,本人很快拟定了“作战计划”,希望能够“力挽狂澜”。第二节课快下课的时候,我对他们说等会儿我有一个很好玩的视频给他们看。果不其然,等来到了新教室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多了几个“新面孔”。我走到他们的面前,故作惊讶的问他们:“你们怎么来了?”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给他们放的视频是一个由三个外国人组成的乐队,用中文演唱的自编自演的歌曲《我的中文不好》。这个视频有中英文字幕,也比较搞笑,学生们基本看懂了,看到同是学中文的老外竟然能用中文演唱,他们既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