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德教育公共价值研究

道德教育公共价值研究_第1页
1/22
道德教育公共价值研究_第2页
2/22
道德教育公共价值研究_第3页
3/22
道德教育公共价值讨论 道德既是协调利益关系的约束性法律规范,也是人们探究、认知、完善自我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在生产实践和利益关系的进展变化中,人们凭借理性选择了有道德的生活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利与互利,并推动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道德有时也体现为律己向善的天性,成为人们履行人生角色、完成道德使命、完善升华自我的内在力量。道德之于人类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道德教育则承载着科学认知自我及世界本性、优化公序良俗、凝聚社会共识、参加社会实践等重要使命。 一、道德和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秩序法律规范,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关于道德的起源,历史上出现过神启论、心源论(天赋论)、情感欲望论等诸多观点。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道德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这一观点突显了道德的实践性。在社会斗争、利益冲突的淬炼中,道德逐步成为护航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文化创设,它通过意志、舆论、观念的限制或激励,达到协调利益关系、法律规范行为实践之目的。因此,道德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法律规范总和,它是一种特别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价值理念等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道德的限制性不言而喻,但是它对人类社会来说,并非自缚天性的精神枷锁,相反,道德是通过柔性的法律规范来追求个体与社会的完善。因此,道德在本质上是人类对自身的肯定,是一种向好向善的力量。或者说,道德是人类通过必要的约束来帮助自己。这份约束的背后,则是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积极追求。甚至有道德的生活本身,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之一。正因为如此,无论哪种社会形态、哪种政治制度,都对道德和道德教育投以高度关切。事实上,在东西方各种文明谱系中,道德一直是古今圣贤哲人乐此不疲的讨论领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把人类整体的社会理想托付给了道德。古希腊城邦时期的美德伦理、中世纪的宗教伦理、近现代西方基于契约论形成的商业伦理、中国儒家的心性美德伦理、礼仪法律规范伦理、理学伦理、心学伦理,乃至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文明成果。虽然价值向度和文化气质的不同会导致道德内涵、道德标准的差异,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也相去甚远,但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却有趋同性,那就是:人应当有道德地生活,道德是保障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公共机制。正如康德所主张的,人不仅要灵性地存在,而且要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道德教育公共价值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