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作用及实施 一、自我对话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自我对话既是内在我与外在我的对话,也是目标我与现实我的对话,还可以是内心自我与他人的对话。任何对话,最终都要回归到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上来。对话道德教育,最终往往要落实到自我对话上来,以提升个人素养,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不断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对话,以此来稳固道德教育的成果。受教育者自我对话是道德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经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尽管不同的学者在其表述中各有侧重,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关注了教育对象即受教育者道德素养的提升。在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自身进展变化的情况,无疑地成为衡量道德教育实效的最好的标准,也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在道德教育中,自我是对话的自我。自我对话既有自我前后的比较,又有自我与他人的比较。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道德教育手段,促使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对话,使受教育者认识和感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发挥自身的内在动力。没有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仅仅只从外部简单地将道德原理、道德法律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这只能是一种粗糙的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才能使受教育者彻底通过内心的斗争,明辨是非,感知善恶,从而实现其自身认识和行动的质的改变,以使其从内心深处要求督促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展示给受教育者时,会将受教育者带入一个深深的思考和体验之中,促使其不断地对比和质问自身,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选择。这就是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自我对话的基本过程。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受教育者不可能形成稳固的思想,产生坚毅的行为。正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对话,才逐渐形成了受教育者自身独立的道德认知体系。离开这样的过程,道德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只能产生临时而轻微的触动,其影响力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越来越弱,难以形成受教育者独立的道德品质。所以,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是受教育者实现其道德成长的必经阶段。教育者自我对话是道德教育更好地进行的有力保障。教育者的自我对话,就是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变化了的具体环境,为了实施更好的道德教育,而进行的自我调整,自我拷问,自我改变的反思性的心理活动过程。教育本身就是双向的,教育者在教育他人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