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当使用温度高于 300°C 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管子直径扩大比率)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 H 为 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 H为 0.3〜0.7%。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 300C 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 2 倍。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 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为保证胀接质量,当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可将管端进行退火处理,降低硬度后再进行胀接。强度胀接的适用范围是:设计压力小于等于 4Mpa;设计温度小于等于 300°C;操作中无剧烈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严重应力腐蚀的场合。有应力腐蚀时,不应采用管头局部退火的方式来降低换热管的硬度。由于胀管器胀头的尺寸限制,外径小于 14mm 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不能采用胀接;由于高温使管子与管板产生蠕变,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