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一、民歌的教学 2024 年 4 月在镇江进行的“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培训会”上,就有专家让在场的音乐老师分成男女声来进行“异曲同唱”,结果发现效果更好,这也给中学音乐的民歌教学带来了启示:民歌的旋律久唱不衰,但教法可以不断创新。北方的少数民族民歌的教法可以因曲而异。有的可以从歌曲的背景故事入手,如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讲述关于“嘎达梅林”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有的也可以从民歌的种类开始,比如《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花儿”,这就需要老师先给学生讲解“花儿”和“花儿会”,然后再学唱歌曲;还有的则可以从介绍作者开始,比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资料和歌曲,然后从欣赏他的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始教学,等等。 二、曲艺音乐的教学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泛指说唱音乐,大致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八年级欣赏课中,有一课为欣赏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和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两种曲艺离中学生的生活都比较远,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形式。苏州评弹有着抑扬顿挫的音调、优美儒雅的音律。《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是一首抒发悼念情感之作。作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奇特而瑰丽的联想,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重整河山待后生》是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度身订制”的主题歌,这部电视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而老舍先生的小说本身就“京味”十足,契合这一背景,词曲作者特地选用了京韵大鼓这一北京传统曲艺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骆玉笙先生的演唱,苍润、浑厚、开阔,而且通俗、自然。但是,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歌,它又带有很强的流行音乐元素。欣赏完以上两首作品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张表格,分别从流行地区、方言、曲调、伴奏、风格几个维度,比较、了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片段,充分感受曲艺音乐的特点。然后,再欣赏四个音乐片段,分别是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山东琴书及东北二人转的几个唱段,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语言的特点,独立地分辨出具体而又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 三、戏曲音乐的教学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要素。戏曲音乐的唱、念是诗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