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内涵及保障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是国家为提高高等院校的学生素养而开展起来的崭新的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创业教育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能力;高等院校 从 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国民的整体素养得到了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从精英型开始向普及型转变。纵观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美国追赶英国,日本追赶欧美,韩国追赶欧美)都是以重视教育、科技为主。而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正是科技领域的先锋,这些科技人才也是推动社会进展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进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科技人才素养的高低。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快速进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生的素养参差不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相对滞后,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等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如何培育一批批为祖国经济进展作贡献的高素养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进展的重要问题。 2024 年国家批准九所高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方式,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对其了解甚少。实际上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抛弃学业,片面地鼓舞学生去创业,而是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尽可能地去接受锻炼,去学习、掌握他们在未来就业或创业时的能力,而且这种锻炼应该是多方面的。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为素材,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拓展并对其保障条件加以分析。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拓展 目前的创业教育仍是一种按课程内的知识和系统逻辑进行阐述的适应性、守成性的教育,缺少开创性、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如想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对其内涵进行扩展。 1.在创业教育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育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矛盾的现象。学生们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辞辛苦地参加各种校园招聘会,甚至不远千里去参加外省市的人才招聘会。虽然招聘会提供的职位很多,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抱怨适合的工作太少,有些学生已经到了谈“就业”色变的程度。另一方面,招聘单位也是怨声载道,他们认为找工作的大学生虽然数不胜数,但是可用的人才却是屈指可数,有些单位甚至出现了宁愿招一些技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招高等院校培育出来的大学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国家花费巨大的投人培育的一批批人才,为何这样弱不禁风呢?探究其根源,实际上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