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工作探究与思考 摘要:后勤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后勤管理制度存在认识不足、队伍素养不高、管理效率低下、激励监督机制滞后等问题。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形成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共同进展的合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微后勤”格局,建立高层次、高品质、高标准的后勤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后勤管理;实践探究 在整个高校运行和管理体系中,后勤工作虽然居于“幕后”,但其“枢纽站”“保障部”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所承担的服务、保障和管理三大职能与每一名师生的吃、住、用、行息息相关,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细节紧密相连,其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这个“小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健康进展。如何将各种头绪理清捋顺,如何让管理服务便捷高效,考验着每一名后勤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互联网+”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高校后勤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将人、财、物充分联结,让管理、制度、服务和保障各要素有机融汇融合,既是全新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 一、挑战和趋势:“互联网+”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必定选择 (一)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客观需求。2024 年 3 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 年—2024 年)中明确指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要尽快构建信息化基础体系,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校园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化建设,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1]。在这些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互联网+”潮流澎湃而来,各高校如火如荼开展信息化建设,这为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内的高等教育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带来了机会。(二)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2024 年8 月 30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47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1%。与五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