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论文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环境 1.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环境 高校大学生的生活逐渐呈现出两点一线的状况,课程班和寝室是学生在校的主要场所,班级概念渐渐模糊,课程班、社区概念加强。课程是学生的学业纽带,但上课的地点、时间越来越分散,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变得普遍,个人意识和小团体意识增强。社区成为了学生的生活纽带,但同寝室的同学可能不在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却会在一起进行学习娱乐交友,由此形成的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伙伴关系和群体文化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变得至关重要。课程班和社区成为了“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场所。 课程班和社区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不可避开的减少了班团的约束,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参加社会活动,导致传统班团组织设置相对稳定性与学生活动时空分布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突显,基层班团的作用逐步弱化。这为社团的强化和建设提供了现实的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抓手 高校学生社团是有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大学生积极参加的校园群体组织。第一,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参加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第二,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除了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进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沟通和学习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外,还可以从其他专业社员那里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对社员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丰富的社团活动还为社员提供了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因此在尊重自发意愿的基础上,以社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非常可行。 3.学生社团建设的文化氛围 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展现,高校的学生管理理念变得更加尊重和承认学生个体的多样性,鼓舞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倡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素养教育要求下所相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社团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软环境。 4.保证校园安全的着力点 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园内外的环境日渐复杂。首先是学生思想多元化进展,呈现出更加能够接受外来事物的特征,其次校园也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为了满足大学生越来越高的文化需求,高校不得不整合社会资源。这不可避开的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趁之机。而游离于正规学生组织之外的社团就很可能成为他们不法目的实施的工具。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和原因 目前高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