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学模式变革讨论 摘要:我国高校现有德育教学存在固有模式,沧州四所地方院校变革效果差强人意,新时代下学生素养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都为高校德育教学模式变革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供了必要性。并且,许多国家构建起以核心素养框架来培育人才,德育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也具有一致性。因此需要提高德育老师队伍素养;完善课程设定标准;实行多元德育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德育;教学模式;变革;核心素养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德育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道德教育实践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所形成的稳定而鲜亮的德育结构理论框架,以及具体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程序和方式。”[1]欧盟对核心素养这样界定:“核心素养是所有个体达成自我实现和进展、成为主动的公民、融入社会和成功就业所需要的那些素养。”[2]它包括沟通素养、自我调控素养、批判素养、德育素养等,高校德育教学模式变革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德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校现有德育教学中存在固有模式。由于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我国高校德育教学主要以老师单一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往往被看作“听话、顺从”的主体,其需求和制造性被忽略,德育教学特征可以用“尊师重教”“服从”来简单概括。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了苏联高校德育教学模式,之后,也一直对高校德育教学模式变革进行探究。可见,在社会进展的同时,德育教学也始终备受重视,但这些德育教学模式都没有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因此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高校现有德育教学中仍存在不良模式。1.德育师资队伍缺乏高校德育老师队伍缺乏,素养不够,这主要由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导致。2.教学目标陈旧在课程标准设定方面,还是沿用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这几方面教学目标,没有明确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现阶段德育教学目标围绕政治教育展开,没有进行深层次多层面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比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负责任、如何更加独立等,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很难起到作用。3.德育评价单一德育评价形式以应试为主,用分数来量化学生德育素养。然而分数只是结果,并不能概括学生整体素养。这种德育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过程,并不能使学生德育素养以至核心素养得到全面进展。4.教学方式固化课堂上老师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