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老师角色讨论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信息时代高校德育老师角色应实现三个转换,即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老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制造型转换;对于老师自身的进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德育老师;角色转换 角色是指与人的地位相对应的行为模式。老师的角色是指老师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中所持有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所承受的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以及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一整套行为。每个时代都对老师提出了不同要求,并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师角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德育老师是高校老师中的特别群体,其角色定位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影响到学生个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和认识。而德育老师角色能否恰当定位,主要就在于其能否适应时代进展的要求。 我们当前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其全新的要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使高校德育深受影响,德育观念、模式、方式和方法受到冲击并向现代化转向。在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过程中,重新为德育老师进行角色定位是新时期德育实践的迫切需要。本人认为,高校德育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应体现以下三个转换:即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老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制造型转换;对于老师自身的进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 一、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由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 在传统的德育中,老师作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人,代表社会实施教育,是社会权威的代表,对学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老师的形象大致可分解成三种角色:一是道德知识的占有者和代言人,在师生结成的以道德知识授受作为基本内容的师生关系中,客观地存在着知识占有的不平等,老师在学生道德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自然把老师当成了知识的化身,老师也往往以知识代言人的身份自居。二是道德的化身与道德法律规范的训诫者。传统德育中老师常常以师表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视线里,作为道德的化身向学生训以各种行为法律规范与准则,对学生的言行品性进行评说,以法律规范者的姿态来调节学生言行。在学生[中,老师往往被期待成智慧的化身,理性的源泉,他们必须意志坚强,有强烈的使命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求功利、反求诸己、自我克制的道德楷模。三是社会要求的代表。德育的基本矛盾常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