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时代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进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分配关系及价值趋向日趋多元化,社会矛盾尖锐突出,与此同时,国际格局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西化”“瓦解”我国的想法从未停止。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挑战,高校是社会各种思潮交融聚集地,也是各种势力进行思想渗透的阵地,高校师生是各方势力的争夺对象。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个体层面不断弱化,许多青年学生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修养不高、功利性较强等问题。因此,高校要旗帜鲜亮地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深化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敏锐力,使其自觉抵御各种诱惑,保证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要掌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组成部分,做好学习、讨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培育实现民族复兴时代新青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1.培育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为中国新时代教育指明了方向。国家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大量的高素养人才作为支撑。新时代,中国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中心,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全球经济进展贡献中国智慧,带动各国经济进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大批心中怀有理想信念、拥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时代新人担此重任。高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也要塑造学生的灵魂与精神。今日的青年再过二十年就是我们国家进展建设的支柱,也是实现进展目标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灵魂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广阔师生汲取思想营养的主要来源,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后盾。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四有”时代新人。2.培育时代新人文化自信的需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