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讨论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可利用、可支配的办学资源越来越多,经济业务范围扩大使经济工作越来越复杂,难度增加。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打好经济监督组合拳,是保护高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进展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系统分析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现状、关系,寻找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缺乏合力的原因,探究及实践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联动进展新思路,有效推动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协调机制、各行其职、相互协作,构建更为完善的内控监管体系。 关键词:财务;审计;监督;协作 一、高校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现状 审计监督无疑是一把利刃,近年来,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的开展使得审计触角更深更广,极大程度上起到了风险防范作用,有效推动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审计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及政策,通过遵循行业规则,利用专业标准及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会计核算等资料的真实、有效、合理性进行检查及评价,出具独立的审计报告,促进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合规、有效运行,给予单位管理层有效的审计信息以供决策。当然,高校审计监督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内审力量不足,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审计需求。内部审计需要丰富的财务知识、内部管理经验和全面的知识结构,事实上,审计人员虽大多拥有财务知识背景,但难以满足复杂的经济业务推断需求,另外,信息化的要求对很多老审计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仅凭经验和传统审计手段难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第二,审计结果没有被充分利用。多数被审部门对审计结果或意见不太重视,后期没有主动积极整改,加之审计部门任务较多、工作忙,缺少对审计结果的督促和落实,容易存在少得罪人的想法,只要领导不追问,对审计处理或意见的落实就搁置了,没有进行后续结果的跟踪监督。第三,常规审计的事后监督特性导致既成事实的违纪行为难纠正。虽然近年来呼吁“事后监督”变“关口前移”,但除了工程项目审计领域实现了全过程审计,大多数审计事项依旧是老方一贴,“免疫功能”大打折扣。财务监督是会计的功能之一,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给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从监督时效性来看,财务监督是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