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素养人才培育师德建设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展,其人才培育成为国家进展的重要战略。最受企业欢迎的八类人才要求大学生要具备全方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都是培育人才的关键能力素养。作为培育此类人才的高校老师肩负重任,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关键词:高校;科教兴国;素养教育;师德建设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科技进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经济的不断进展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需要劳动素养和科技创新与其相匹配,而事实告诉我们,我国的劳动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未得到充分的进展。国内国际的进展趋势,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进展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将社会经济与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方式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将成为全面推动现代化事业的一个必定选择。进展教育提高国民的素养,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基础保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个人层面的要求,这也是对于师德建设的一个总体要求。 1 高校师德建设现状 当前,高校师德的主流是好的,老师的整体素养也是比较高的,大部分老师能够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够将良好的师德融入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老师仍然存在师德水平滑坡的现象,从教学上的敬业精神不强到科研上的学术腐败,从师德意识的淡化到职业理想信念动摇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高校进展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有的导师将所带的硕士、博士当作廉价劳动力,作为其经济活动和学术活动中的赢利工具;有些老师虽然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在和学生的管理和沟通上缺乏技巧、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判代替教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做法都严重损害了老师形象,对师德整体状况的良性进展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2 素养教育与师德建设的关系 自古以来,老师就承担起传授知识和做人道理的伟大使命。学校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学校中老师则是其促进学生成长的中坚力量。提高老师的素养进而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其中坚力量。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好师傅带出好徒弟”的道理;另外一句叫做“兵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