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是企业经济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二、安全生产目标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进展”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是一个整体,当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积极为员工制造适宜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卫生;预防为主:为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危害,需要建立本质安全的科学观念,预防是最佳的选择。需要推行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安全标准化,实行风险预防型管理,积极采纳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计,树立所有意外事故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安全进展:安全生产的保障需要人机环境的安全系统协调,从人机环境的综合治理入手,坚持不懈、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建立安全标准化,也建立了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公司生产、经营形成安全进展的格局。三、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工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四、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目的为了明确公司生产区域的高处作业定义、分级与分类、安全要求与防护和《高处安全作业证》的管理。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工程范围内生产区域的高处作业管理. 3 职责3。1 公司各部门应对自己所管辖区内的高处作业安全负责。3。2 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高处作业过程负责。4 定义 4.1 高处作业: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 2 米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4.2 坠落高度基准面: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4.3 异温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 2℃及以上时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 5℃。 4.4 带电高处作业:作业人员在用电设备的维修中实行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接近或接触带电体对带电设备和线路进行的高处作业。低于下表距离的,视为接近带电体。电压等级(KV)10 以下20—354460—110154220距 离 (M)1。722。22.5345 高处作业分级与分类 5。1 高处作业的分级 5。1。1 作业高度在 2 米至 5 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5.1.2 作业高度在 5 米以上至 15 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5.1。3 作业高度在 15 米以上至 30 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5。1。4 作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