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与改革综述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付外经济贸易的迅猛进展,有用型对外经济贸易人才的需求量急增,而我国高职院校培育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培育模式必须得到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整合与建设得到加强。 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和对外贸易的全面恢复,许多高等院校纷纷设立国际贸易专业,一大批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相继问世,涉及的对象几乎涵盖国际贸易实践的所有环节。当前,国际贸易课程的建设要从国际贸易实践的一般规律及其所表现的新特点出发,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层次和对象,因材施教,培育优秀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培育外经外贸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进行改革,以培育出既有坚实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外贸实践经验功底的有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1 培育目标和规格 1.1 培育目标。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的高等技术外贸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即具有必备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又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熟悉外经外贸行业管理并且具备一定综合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素养外贸人才。 1.2 培育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能够适应外经外贸岗位工作,并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草拟和翻译国际商务函电的能力,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等。 2 课程设置 依据上述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课程设置要根据“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形成以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培育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1 随着培育目标的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随之而变。应在原来的“老三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增设以下课程:国际融资与结算实务、报关实务、报验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进出口单证操作实务等。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看懂并分析各类英文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根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