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品牌营销探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品牌营销大专院校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的较为共性的问题是品牌意识与品牌化行为相对薄弱,并成为其未来进展的障碍之一。对此,作者提出了优质教育品牌化路径。 近 20 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学校数量、专业设置以及在校生规模均有了大幅度的扩张。总体看来,各类高职院校一般能够遵循市场经济制度自身的专业化分工演进规律,结合社会与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塑造培育高素养、拥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与蓝领工人,推行“学历、证书、基本技能素养与企业家”等复合式的教育模式,较好地实现了与企业、市场零距离接触的教育培育目标。 毋庸讳言的是,一则,高职教育历经短期的快速规模式扩张,即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来的纵横捭阖、攻城略地的春秋战国时代之后,客观上应逐渐转向专业化的、深耕细作式的可持续性进展之路;二则,未来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均将面临着愈来愈激励的招生竞争。由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实施教育品牌化战略,构筑学校与专业包括师资在内的特色教育服务品牌,利用品牌的识别与认知功能、安全或忠诚功能以及附加价值或者超值满意功能,正确地引导受众者的教育消费。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教育营销与教育品牌的讨论肇始于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科特勒等提出教育机构的营销战略以及品牌营销的范畴之后,高职教育纷纷引人品牌服务战略。一般情形下,高职教育的品牌化战略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时间性、社会性与不可替代性等显著性特征,否则,品牌化的过程将偏离高职教育内在规律性而约束高职院校的可持续进展。其中,与普通高等教育品牌显著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严格服从市场与企业实践需要,如山东省关于职业教育的既定方针——坚持“两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两个面对”:面对社会与面对市场;重视“两个结合”:与区域经济进展布局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因而,高职院校的校长应该既具备教育家的韬略,又要具有企业家的谋略。亦即,高职教育孕育与进展的生存土壤是市场及其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服务,教育方针、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以及师资培育等均应服从于市场客观需要。这是高职教育品牌严格的内涵规定性。另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及其服务品牌的培育主要源于自身教育服务过程的质量及其市场消费者的评价与度量。 品牌的无形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品牌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培育与塑造的过程,即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