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讨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基本特点的分析,深化探究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和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职;工科学生 作为普遍以技能见长的工科学生,其素养教育的开展和进行需要额外突破很多困境。特别高职院校的工科学生,其教育的核心目标一直以来都是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有用技能。想要在充分保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在行为养成这一素养方面的高效教育,就必须充分了解工科学生的基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优化措施。 一、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基本特点 根据调查讨论数据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工科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具有一定的自卑感。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其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文化知识的基础积累不甚牢固。另外,这些学生大多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理想和信念也不甚坚定,缺乏足够的自信心。2.缺乏严格的自律性,文化修养不足。就道德素养而言,虽然高职工科学生普遍都有相对正确的道德认知,但真正形成良好且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却少之又少,这便导致“知行脱节”现象异常严重。这些学生在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在生活中抽烟、打架、酗酒,整体行为非常不良。3.不具备稳定的专业思想。在高职院校中,对工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很多。这些学生大多过分追求工科专业外在呈现出的特性,没有充分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这些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能力很差,其专业思想也摇摆不定,严重缺乏正确且科学的职业观念。 二、高职院校行为养成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双重教育,即结合行为养成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假如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的基本意识并不会直接转化为客观的行为实践,所以,必须将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行为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开展。作为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及重要平台,行为养成这一教育必须将学生的行为、礼仪、修养等,作为重点教育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思政教育和学生的现实问题,更深层次地探究和分析行为养成教育的既定规律,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学生在文明礼让等各方面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养成。具体而言,想要切实做好这一工作,高职院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结合”:1.结合学生的远大理念和基础道德,从而引导其大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和进行。2.结合学生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