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小说研讨会发言稿材料 你认为在文学创作中,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小说呢,在创作虚构的小说时候会,也许会遇到很多的疑问,要选择能够被自己驾驭的题材,下面是我带来的 20XX 小说研讨会发言稿材料,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还有在场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下午好,非常荣幸也非常兴奋,能在这样一个高规格的场合倾听你们对孙老师小说的见解,并同大家分享我浅显的感悟。我年纪还小,文学制造的经验也少,所以我就从读者和写作学习者的立场谈我对孙老师小说的理解。 我要谈的第一点是:选择题材的理性。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创作需要虚构的小说,可能都曾有过写什么的疑问,有时候,写着写着,也会突然觉得自己写的这个没有意思,总觉得别人都写了。比如说,我们想写农村题材的,会觉得贾平凹写得好;想写爱情的,会觉得达不到马尔克斯、普鲁斯特那种深度;写战争呢,会觉得难以做到托尔斯泰、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那样的,把战争、人性和生活融入得那样和谐。当然,现在我们应该加一句:想写公主又觉得超越不了**老师。现在切入正题,我认为**老师写公主,这个题材就选得很好,因为之前没有人做好过,他就更有机会、更有自信去写。找准了方向再写,就不会有那么多犹豫,就能大胆的进行制造。我们都知道,人们都喜爱新奇的东西,希望出现在自己世界里的事物能给自己惊喜感,就像爱情里的一见钟情,文学作品也是一样。所以,当**老师笔下的公主们以漂亮独特,带着悲剧与韵致走出来的时候,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文学制造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需要虚构而且需要虚构出意义的时候。所以我的看法是,假如自己非写某样东西不可,就大胆去写,不要考虑题材与市场,真诚的写,让自己安心就可以。(就像余华说的,一个真正的作家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而假如是为了创作而创作,那么就最好写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复制和重复站不稳脚跟。但是独特的前提是要自己能驾驭,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利用文学的语言和形式的多样性让它独特。假如很独特,但因为不熟悉而写不深刻,写不准确,独特就不会有价值。 第二点,我谈孙老师文学的语言。孙老师的小说,不论是太平公主、万寿公主,到其他历史小说,语言都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流畅轻灵又好懂。而我读过的其他的很多历史小说,却总觉得他们过于正式、有板有眼,尽管严肃庄重是文学主流很提倡的,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道德、礼数喜爱的,但对于小说而言,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