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这本书是和名字一样充满智慧的,你在读完之后的感悟是什么呢?下面的《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起看看吧! 你说人生匆匆,你说人生漫长,你们都有道理,但都错了。 最近看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要不是在人生的 O 字路口实在找不到路,我一般不会拿起这本听名字像是和《成功学全书》,《卡耐基全集》,《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有钱人,和你想得不一样》一起卖 10 块钱 3 斤的书。况且,你知道,哲学家向来不会好好说话,虽然我是抱着寻找人生建议和指导去的,但其实并不抱太大希望,假如牵强能看进去,那只是我的已读书单里多了一具漂亮的尸体。 我并不喜爱边看边思考。一气呵成,不觉东方之既白才是极致爽快的阅读体验。看这本书的时候,偶有停顿,有掩卷微笑感叹思考,有上厕所,书的前半部分元气充沛,情绪饱满昂扬,后面有点啰嗦,导致情绪没收好,让人高潮的药效还没看完就开始退了。但整体非常流畅,阅读体验是这几年以来,除了《恶棍列传》之外最好的。 我以前从没看过叔本华的书,也对他没兴趣。作为哲学家,这个人名气没有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的大,名字有个叔,听起来也不够酷。封面的作者简介说,叔本华是唯意志论代表人物,悲观主义者。其实不用介绍,书里生猛的字里行间满是本华大叔倨傲的表情。 ▲都他妈是意欲,都是傻逼,无可救药的庸人,与其跟这样的人搞关系,我宁愿陪着我的卷毛狗散步。 我从小就是不爱说话,不会做人的代表。我对于所谓的做人之道和对于不懂做人的自己一样痛恨,对于口吐莲花,精通人鬼两种语言的人充满嫉妒。而在中国,做人之道和说话之道相辅相成,得一者就可得全村乡亲赞扬。 因此,尊贵的气质情感才能孕育出对孤独的喜爱。无赖都是喜爱交际的,他们的确可怜。相比之下,一个人的高贵本性正好反映在这个人无法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他宁愿孤独一人,而无意与他人为伴。 然后,随着岁月的增加,他会得出这样的见解: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叔本华把善于做这两件事的人直接一棍子打死,抢救车都不用叫,直接拉去火葬场。由于过于直接,我得意的时候甚至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没这么优秀吧~ 当然没有。人是社会动物,抱团是本能,这是科学。所谓一个人独处的乐趣比凑在一起聊些有的没的更有趣,更幸福,更重要的境界,原来就是少数人才做得到。 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