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书评 1700 字欣赏 《激流三部曲》是由巴金著作的小说,包含《家》、《春》、《秋》三本书,是巴金呼吁人性解放的鲜亮旗帜,信任很多网友都曾经或多或少的看过这本书,不知道大家看完都有怎样的想法呢?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心里早想着写一篇关于高觉新的文章,也算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读后感。昨夜十点多合上最后一部《秋》,回想这半个月来在其中的种种见闻,仿佛是自己经历了那难以诉说的几年时间。就像当初读《红楼梦》的晚上,陪着他们一起享受相聚的欢欣,也一起为了别离――真是生离死别而落泪。在巴金先生所描写的若干青年中,“高觉新”这三个字于我脑海里的印象最为深刻,谈不上什么同病相怜,我究竟要比他幸运(至少现在看来是的),但对于他的遭遇我仍是惋惜和同情的,所以下面所言的确带有比较强的主观色彩。 因为承重孙的关系,他理想中的学习生涯不得不让位于家庭,也是从那一刻开始,繁冗的家族事务整日整夜的围绕在他身边,重重地压在他二十余岁期待茁壮成长的心上。他一定是厌烦“大少爷”和“明轩”这两个称呼的,前者是仆人的报告,后者多是长辈的命令(当然,除了妻子李瑞珏的关切外),即使不同意,不满意,他也要皱着眉头答应和允诺。 假如事业上的受挫尚能接受,那么爱情的逝去真是在他心上划了最深的一刀。他和梅芬两情相悦,在别人眼中已成定数的事情,却由于长辈无端引起的争吵和比性命更重要的脸面给白白葬送掉了。那些自以为是,有身份的年长一辈丝毫不顾及儿女的感受,似乎生下他们只是为炫耀和倾泄生气(淑贞便在其中挣扎),或是作为礼物和吸引礼物之物,以求得家族的联姻(蕙和枚即因此丧命)。而他们最后的结局也是梅芬远嫁,觉新忍受包办婚姻。但妻子李瑞珏和他们的孩子海臣仿佛又给他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他还可以忍受,甚至曾经的伤口开始结痂,终有一日能痊愈如初。 然而厄运总是突然的降临,不会留给人们充裕的时间去应对。梅芬回到省城后不久,就在哀愁与苦闷中病逝,高老太爷因不肖儿子的所作所为气得病死,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坚硬的心肠也软了下来,将世事看得明白。但顽固封建的长辈却没打算将这善言继续发扬开去,借以“血光之灾”的鬼话让瑞珏搬到城外去生产,直到临死的时候,觉新都被无稽的迷信挡在门外,没见上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 他的兄弟都劝说这是他所奉行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结出的恶果,以后还会生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