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处理方法_第1页
1/3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处理方法_第2页
2/3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处理方法_第3页
3/3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处理方法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病患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急性毒性:LCXXXmg/m3,4 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 0.047~0.053mg/L,4~8 小时/天,30 天,出现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猴吸入 0.11mg/L,经 3~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 小时,孕 1~22 天),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ppm(24 小时,孕 7~18 天),致胚胎毒性。污染来源: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源于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矿井放炮,化学工业的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石墨电极制造。汽车尾气、煤气发生炉以及所有碳物质(包括家庭用煤炉)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 CO 气体。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快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过标准范围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开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三、急救措施吸入: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