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立与社会进展适应性讨论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影响着经济社会进展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科技进步,从而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展。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类的一种类型,它在经济社会进展、以及科技进步进展中具有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它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培育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或企业所需技能的专门人才,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社会进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更明确地说,职业教育具有与经济社会进展相适应、以及与产业结构相对接的专业设置,可更直接地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经济社会进展的需求 在国家经济进展方式转型的时候,当职业教育在探究自身历史定位的时候,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如何确立在经济进展方式转型这一坐标系下的参照点,它既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进展的关键,也是职业院校未来生存与进展的基础。那么,职业院校如何通过专业设置优化组合确保办学主体生存有一个大的空间?如何通过专业设置改革创新确保办学主体进展有一个强的趋势呢?笔者以 20XX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以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为主线”的思路,提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 8 个需求。 1.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经济方式转变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之所以要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主要缘由是为应对外部需求持续走低、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而做出的一种必定选择。而要转变进展方式,笔者以为,关键靠人才主要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明确,到 2025 年,国内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要从 20XX 年的 67%提高到 90%;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养优良的人才队伍;20XX 年,全国技能型劳动者总量要达到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 万人。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只有紧贴产业进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适应经济进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2.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 20XX 年 6 月起,国家发改委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