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籍插画设计论文 一、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构图特点 构图,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被称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手段,是实现插画视觉美感的关键。中国传统书籍插画构图的第一个特点是主次分明。这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体现,是长期以来在封建君主统治下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规范在美学上的反映。中国有很多经书插画,构图都是有主有次,例如在表现释迦牟尼像的时候,就会将其放在画面的显著位置,画得比较高大,其他僧众们则排放在其身后或者周围,处于次要位置尺寸较小。第二个特点是画面平衡而工整。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崇尚含蓄、中庸之美,一般通过对称均衡这两种手法达到画面的平衡。例如一些有用性较强的图书插画,就会用对称的手法来构图,这种符合自然审美规律的构图不仅能使插画的画面显得工整,还可以较为客观的诠释文字内容。像一些娱乐性质的书籍插画,如小说、戏曲书籍的插画比较常见的构图手法就是均衡,即利用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呼应、对比,使画面具有变化但不失工整,既不显得呆滞,又不会杂乱无章。第三个特点是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独特的透视法则。中国书籍插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有着共通的特点,使用的透视法则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有很大的差别,被称作“散点透视”,即画面当中经营布局的元素不受到视点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定,可以把山前山后、室内室外、远近不同、高低不一的事物安排在同一画面中;可以把不同人物同一时间在不同场合发生的故事描绘出来,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著作的插画作品就是采纳这种透视方法来完成故事情节的绘制。 二、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的书籍插画有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以线造型。书籍插画通常利用大量复制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因此印刷技术对插画的表现技法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民国之前的传统插画以木版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自唐代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以后,木版插画在出版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那时的插画作品多为雕刻行业的工匠完成,虽然雕刻的技法纯熟,但作品的艺术水准却不高,主要以图解功能为主。木版插画艺术在明清时代进入到了黄金时代,也成为了我国古籍插画史上的高峰。明清书籍插画的最大特点是当时文人墨客的参加。明代中期,书商出于竞争目的,纷纷邀请当时知名书画艺术家创作画稿。因为有了文人的参加,使得以往粗犷的书籍插画更加精致,更具文化内涵。这些木刻插画以刀刻线,以刀代笔,用木刻线条来表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