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一)学情分析“矛盾”一词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但是,对于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却难以理解,很容易将二者混淆。鉴于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三)教学重点1、矛盾的含义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四)教学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五)教学设计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具体情境的丰富性和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分析、归纳与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哲学素养的目标。(七)教学设计原则(1)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建构知识的原则;(2)坚持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实践性、获得性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八)教学方法与思路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其基本思路是: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知识建构——课后思考”为线索,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