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赤壁赋》导学案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xū)属(shǔ)客 冯(píng)虚御风B.泝(sù)流水 嫠(lì)妇 相缪(liáo)C.酾(lì)酒 横槊(shuò) 扁(piān)舟D.狼籍(jí) 枕藉(jí) 无尽藏(zàng)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④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 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① 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C.① 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D.① 和④不同 ②和③相同4.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5.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1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