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华北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浅探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文化活动和教育实践形成的特定文化,体现着校园深层的文化积淀和特别的文化氛围。近年来,“互联网+”模式进展迅速,华北理工大学以搬迁新校区为契机,提出创建“双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建设。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引导下,利用覆盖全校的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打造促进本校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进展的“双创”校园文化。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网络协同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全景式、多层次创新创业平台、明确创新创业学分要求等四条途经。关键词:互联网+双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底蕴、人文素养、精神理念汇聚成的精神财宝,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更对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互联网高速进展的当下,校园文化传统的进展模式显得疲乏、动力不足。面对信息化时代的高速进展,“互联网+”模式的蓬勃兴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其与传统校园文化相结合;以华北理工大学整体搬迁曹妃甸新校区为契机,在互联网全校覆盖的情况下,探究“互联网+双创”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一、传统校园文化创新进展面临的困境1.传统校园文化创新进展传播途径单一,覆盖面小。校园文化的进展与创新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不同工作部门之间全面覆盖和共同参加,而不是各自为营。其校园文化的进展从根本上是对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模式和宗旨的传播,其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共同的参加,从而达到互相传播、吸收、认可和传承的效果。[1]校园文化传统传播方式是书写板报、悬挂条幅、张贴大字报、校园广播,但由于现代校园空间大,传统传播方式也只能进行区域间的进行传播并不能起到全校覆盖的效果,并且创新度、新颖度不足,无法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导致文化沟通互动减少,无法真正的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认可和进展。2.传统校园文化创新进展模式陈旧,吸引力不足,渗透力小。校园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老师们的课堂讲授的途径进行传播,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学术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慢慢地让学生们接受、学习并渗透到学生们的中去。由于覆盖面的减少,新颖度的缺乏,加上学生们容易被互联网中各种低俗媚俗的新闻事物所吸引,对文化传统方式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更加减少了学生们学习文化的兴趣,同时导致学生们创新创业兴趣不足。3.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