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班级里有一个叫皓平的孩子,他刚刚来幼儿园的时候特别开朗、活跃。但是前一段时间他妈妈跟我说家里有事,想给孩子请一段时间的假,再回来后他的情绪就有了一定的变化,不爱说话,也不和小朋友交流,总是眨眼睛。与此同时,我也关注了他妈妈与我交流时的神态和言语,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我觉得应该找皓平的妈妈聊一聊。经了解,孩子请假的那段时间他的爸爸妈妈正在闹离婚,妈妈的情绪很不好,总是对孩子大喊大叫,吓得皓平哇哇大哭。我告诉自己,我应该帮帮他的妈妈,因为只有她的心态转变过来,孩子的情绪才不会受到影响。于是我找到皓平的妈妈,耐心地听了她的故事:皓平的妈妈曾经是北京某个大公司的老板,但是为了生孩子她经受了太多的痛苦,因为皓平是个试管婴儿。她深知这个孩子来之不易,于是便下定决心放弃在北京的事业,专心回到这里当全职妈妈。听了这些,我觉得这位母亲真的很让我敬佩!离婚的原因没有说,但是我已经体会到她心中的委屈和难过。听了她的故事,我也坦诚地对她说了今天找她的目的,我对皓平的妈妈说:“为了孩子,你一定要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现在的情绪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孩子,既然孩子是你现在唯一的寄托,那就更应该好好生活,你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相信你可以走出阴霾,用你阳光的一面感染孩子。”听了我说的话,皓平妈妈哭了,她说:“谢谢你,潘老师,不瞒您说,这段时间我的情绪真的糟透了,我对皓平发火是真的不对,我没想到我的情绪会影响到他,您放心,我一定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孩子阳光快乐地成长,谢谢您听我说了这么多。”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此案例由哈尔滨市尚志幼儿园潘明佳老师提供)案例:小三班的区域活动开始了。乐乐在娃娃家里做好饭后对老师说:“老师,我可以把饭送给建构区的小朋友吃吗?他们都饿了。”我想这正是鼓励和支持孩子交往的好机会,便同意了。过一会,乐乐又对我说:“他们又饿了,我去送饭。”我没表示反对。当乐乐打算第三次给建构区的小朋友送饭时,我说:“别送了,他们吃多了会不消化的。”乐乐马上说:“那我去送水。”她就这样在娃娃家与建构区之间走来走去。其他孩子看见了,也纷纷要求去送饭、送水、送毛巾,孩子们穿梭于两个区域之间,有的孩子还趁机开始打闹。我的思考:看到这个案例后我首先想到我们应该反思教师的自身行为,是不是我们在平时的一日教学活动中就没有给幼儿养成良好的活动规则意识,导致幼儿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