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2~4 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逝,就会令他无所适从。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假如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 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 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神奇。因此,假如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育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儿童对某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假如长时间不被打扰,就能形成高度专注的品质,老师和家长不会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进展规律,就会轻易打断孩子的认知过程,这样孩子很难形成专注的品质。社会法律规范敏感期(2.5~6 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法律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法律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书写敏感期(3.5~4.5 岁)、阅读敏感期(4.5~5.5 岁)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假如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文化敏感期(6~9 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 3 岁。而到了 6~9 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神奇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 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定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假如能让孩子风光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家校共教,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