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小品断代史(一)

中国小品断代史(一)_第1页
中国小品断代史(一)_第2页
小品,最初原本是戏剧学院的学生进行表演训练的戏剧小段,后来被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多以喜剧为主。20 多年来,小品逐渐成为了各种晚会的常客和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样式。经过 20 多年,中国小品已逐渐经历了由最初的摸索到后来的不断进展,再到今日的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赵本山、黄宏等一大批优秀的小品演员。在这里,本文将以各个阶段的小品领军人物为依据,给 20 余年的中国小品划分一个断代史。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看法,适当与否还请大家指正。第一阶段:萌芽时期(也可被称作史前阶段)。时间:1984 年以前。领军人物:无。代表作品:《卖花生豆的小姑娘》(1983 年) 表演者:岳红、从珊等;《虎妞、阿 q 逛厂甸》(1983 年) 表演者:斯琴高娃、严顺开;哑剧小品《吃鸡》(1983 年) 表演者:王景愚。之所以说这个阶段是萌芽时期、史前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文艺样式。同时,由于在起步阶段,不管是演员的表演还是作品的结构,都是十分不法律规范的、不成熟的,给人一种非常青涩的感觉。但是,当上面提到的几部作品出现时,小品就已经注定了它将在未来的中国文艺舞台上所占据的显赫地位。《卖花生米的小姑娘》应当算是第一个登上电视荧屏的小品作品。这原本只是岳红等人在大学时表演课上的一段生活观察训练,并没有经过多少的加工,但由于其本身浓郁的生活气息,仍然让这部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卖花生米》不同,《虎妞、阿 q 逛厂甸》则显得十分后现代,它不仅借用了鲁迅、老舍两位文学大家的两个经典人物,更是作了一番颠覆,给予了时代的气息和意义。所以,当它出现在 1983“”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 央视春晚 )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虎妞、阿 q 逛厂甸》一样引起巨大反响的是由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两个作品一前一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甚至是相互照应(晚会中有虎妞在台下挡住王景愚要买他的鸡的情节)。这个作品的影响之大是王景愚本人没有意料到的,所以在之后很长一段日子里,他都生活 在《吃鸡》的阴影里。 第二阶段:诞生时期。时间:1984 年至 1990 年领军人物:陈佩斯、朱时茂。代表作品:《吃面条》(1984年)、《拍电影》(1985 年)、《羊肉串》(1986 年)、《胡椒面》(1989 年)、《主角与配角》(1990 年) 表演者:陈佩斯、朱时茂。 《吃面条》剧照。 19...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森传品+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家传播文化教育的小店,资料丰富,随意挑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