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育王文化旅游区(筹)策划背景文化旅游策划方案今宁波鄞州东部五乡镇的宝幢片区,早在 2200 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此地已设县治,古称鄮县。据考证,在略微早一些的战国后期,约公元前二百数十年时,基本处于同时代的古印度孔雀王朝最著名的千古一帝阿育王,就已将盛载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头顶骨舍利的宝塔(即阿育王塔)遣送传入此地;在同一时期传入中国的阿育王塔总共有十九座。约五百年后,阿育王塔已所存无几。至西晋太康三年(公元 282 年),高僧刘萨诃(法名慧达)发愿苦心遍寻,当他由北而南走遍山泽,费尽周折,来到鄮县鄮山鸟石岙时,终于找到了阿育王所造遣的此一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圣物,即就地修持行道,结茅供养。以后又因该阿育王塔而建阿育王寺,从此大兴佛教,禅宗法脉代代传承,梵净香火绵延不绝。至南朝梁武帝时,阿育王寺即已名闻天下,塔居神州第一。而据唐代释道世所编著《法苑珠林》三十八卷中的记载,也证明了此塔原本就是位列在中国十九座阿育王塔之首,地位极其尊崇。在道世编著《法苑珠林》时,阿育王塔已然是只有极少数尚存,大多数已毁。至新中国建立时,中国境内原有的十九座阿育王塔中,惟此仅存,世所罕见,更显弥足宝贵之至。鄞东的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声名远播,影响甚广;阿育王寺作为中国唯一以印度最著名护法帝王“阿育王”命名的佛教禅宗名寺,更素有“东南佛国”之盛誉。位于鄞东五乡镇境内,以国务院所确认“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的阿育王寺为龙头,集合浙东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七塔寺遗址,以及全国少有的文武佛三位一体的铁佛寺等文保单位,再加上最近又惊喜发现的千年古寺明觉寺遗址,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级别之高、数量之集中以及特色之鲜亮卓绝,在宁波乃至全国都是非常引人注目,是国内非同凡响、不可多得和极具优势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了在新形势下统筹兼顾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和科学利用,进一步促进有鄞东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相关情况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调查讨论,并组织专家组和有关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深化研讨与反复论证,在此上,提出了关于筹建“中国阿育王文化旅游区”的构想。一、主要资源状况及开发条件五乡历史优久,文化底蕴深厚,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特色鲜亮。(一)阿育王寺1、历史文化渊源阿育王寺位于今浙江省宁波鄞州东部五乡镇宝幢村鄮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