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感言:传统节日的形式化说来奇怪,香港社会保留了不少传统节日,但香港人对于节日的传统却毫不讲究。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是香港人一直面对未来、追求现代化的特点。他们并不会纠缠于传统的细节,只要觉得有需要,便会大胆地以各种新的意念、形式,甚至科技产品应用到旧的传统之上,进行更新、改革。节日仪式虚有其表从负面的角度看来,则香港人有用主义挂帅,对于传统节日的仪式、象征符号、细节等不同方面均毫不讲究,一切只求方便、实际,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之间没有把传统的精要好好保存,令好些节日的仪式、程序都只是虚有其表,只剩下一些空洞的形式,内容欠奉。对香港人来说,中秋算是大节日,人月团圆,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一个节日。每年中秋节,气氛是挺喧闹的。不少市民都会一家大细团聚一起吃过晚饭,再而外出到空地、公园赏月,成年人吃月饼、聊天,小孩们玩花灯。不少社区都会特别安排表演节目,吸引更多居民参加花灯、赏月盛会。其实,相对于其它节日(例如时下流行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中秋节已算是商业味道较淡的一个。大致上,与中秋节相关的各种商品,尚未至于是无中生有,完全以花巧、噱头招徕。而商品化的范围,亦相当有限而已。月饼种类脱离传统当然,今时今日,月饼种类早已完全脱离传统的品种,任何种类的馅料(例如鲍鱼),只要是想得出来的,都有可能成为月饼的一种。至于甚么冰皮、雪糕月饼,更早已纳入一般种类,已不再属甚么新奇玩意。而在礼盒设计、包装方面,现在可能较月饼本身来得重要,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事实上,近年我们谈月饼,主要就在讨论各种促销的概念(几年前讲求健康,现在则成为了瘦身、健美的话题),而不是月饼制作及材料方面的传统与内容。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商人推出了种种包装、噱头之后,主题仍离不开中秋节本身及传统底下的食品。从某个角度来看,相比于二、三十年前香港庆祝中秋节的情况,现在反而是一切从简。月饼会早已因为香港人送礼的习惯有所改变而不再普及,而家人团聚吃晚饭、赏月时亦很少依足过往的习俗(例如吃芋头),执着各种细节。与此同时,时移世易,以前做节吃大餐是大事(例如在中秋期间能吃到水晶梨足以令孩子们兴奋好几天),而现在则只不过是另一次家庭聚会而已,没有甚么大不了。传统内容的流失在种种社会环境转变的影响下,中秋节不再是甚么大日子。重新包装的各种应节礼品、食物,都只是一些外表的花巧工夫,甚至其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外来游客(如内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