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目前采纳由王幼龙老师主编的高教版《机械制图 》教材,它也被大多数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采纳。但由于近年来社会进展迅速,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制造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教学内容也不能反映新技术应用情况,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教学目标存在偏差目前课程教学中比较注重培育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制图绘图能力,却常忽视读图、识图能力的培育,而中职教育则以培育操作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课程目标应适应其从事的操作岗位需要,将课程教学与未来岗位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开设时间不当教学时间大幅缩减,从 1 6 0 学时压缩到 1 0 0 学时,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 务;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第一学期开设 《机械制图》课程,而《公差配合》《机械基 础》及《材料与热处理 》等相关课程未开始学习,导致后面章节常用零件的特别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带来很大困难。教学内容取舍不妥截交线和相贯线的表达方法等内容对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可以做选修,只需了解,而不需能作图。职业教育的任务决定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并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将现代教学思想融入教学中,高效培育学生的岗位能力。构建以技能和岗位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就业岗位需求,遴选出与职业能力相配的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进展,打破传统以知识内容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以零部件为中心,重点放在具体零部件的绘图与识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取舍,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培育为主体;以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简化为四个模块:制图基础模块、制图原理模块、表达方法模块和机械图样模块。制图基础模块主要包含国家标准一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使用、基本图形画法等;制图原理模块包含正投影法、基本体、切割体以及组合体投影、轴测图画法等;表达方法模块包含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机械图样模块包含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基于工学结合重构课程模块,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整合校内外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工学实践有机结合,调整“”课程内容,本着 必需、夠用、管用 为原则,以任务为主线,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育融入任务完成过程中。重构后主要包括识图和绘图两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与成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