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滨水绿道及植物景观的概念,分析了其空间构成;根据相关文蔽整理分析,提出了乡村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设计时需满足生态性、地域特色、观赏性及以人为本等原则;并阐述了其对植物选择的要求以及植物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关键词:乡村;滨水绿道;植物配置;景观设计目前我国的乡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在逐步提高,在此契机下,各地对乡村绿道的建设得以开展。同时,乡村旅游业的蓬勃进展,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绿道的建设和理论进展。河流水系作为部分地区乡村中的一个重要地理基质,沿其岸线空间进行建设的绿道可称为乡村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的营造在乡村滨水绿道的建设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发挥植物的作用,提高植物景观的品质,如何制造具有地域性和乡土特色的植物景观,成为当前乡村滨水绿道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 相关概念1.1 乡村滨水绿道乡村滨水绿道(rural waterfront greenway)是指沿着乡村地区的水域,诸如湖泊、江河、湿地、海洋等岸线边缘构建的绿色廊道或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将乡村的水域、陆域、水陆交接地带进行串联,形成具有生态、休闲、科普、文化、审美等多功能的乡村绿色网络。是对乡村滨水区土地规划设计与管理、实现滨水区可持续土地利用与协调的重要措施,其多尺度、多维度的特性,不仅能使生态、文化景观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开发,同时保护和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1]。1.2 乡村植物景观乡村植物是指在乡村中自然分布或人工栽培的具有乡野气息的植物,与乡村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紧密融合,能够表达乡村意境,同时能够反映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习俗[2]。在深刻理解地域性文化的基础上,观察和挖掘乡村植物之美,对其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景观营造。本文的讨论对象为乡村滨水绿道水岸线及道路一定范围内的植被,主要包括水湿生植物、陆生植物、岸际植物。2 乡村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设计2.1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2.1.1 生态多样性原则。优先考虑植物景观的生态性,在植物配置时要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作为绿道中活的有机体,需要考虑其生态功能比如防污净水能力,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植物景观,保证植物的成活,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重植物的品种多样,模拟自然水岸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与其它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2.1.2 地域特色原则。基于地域文化的植物景观营造,一定要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