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城际高铁乘客选择行为的 Logit 模型分析_一、引言目前已有的讨论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旅客调查的定性分析方法,此类方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但难于准确刻画选择行为的内在机理,另一类是基于计量经济学的随机效用理论而建立定量的非集计描述模型,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 Logit 模型,它通过把效用表达为确定性效用和随机性效用两局部,并且假定随机效用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得出旅客选择各种交通方式的概率。[1]本文针对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在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主观影响因素的根底上,建立舒适度与乘车费用、时间的舒适度函数,并采纳随机效用理论描述乘客乘车选择行为效用,建立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多项 Logit 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到以不同收入划分的乘客人群对普通列车、原动车组和京津高铁的定量选择分布。本文重点讨论对象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最早开工建设并将最先建成的第一条高标准铁路客运专线,全长约 120 公里,连接首都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该线路采纳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主要特点为速度快、动力强、能耗低、零排放、低噪声、宽车体、车内设备人性化、高平安性、全天候运行、自动运行控制等。京津城际高铁于 2024 年 7 月 4 日正式开工建设,2024 年 8 月 1 日全线通车,开通第一年累计运送旅客 1870 万人次,高速、平安、舒适的高铁缩短了京津两地的时空距离,制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北京、天津两地之间的列车种类主要有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和不以京津两地为起点、终点的过路普通快车和普通列车,在高铁未开通之前主要是和谐号 D 字头动车组满足京津两地乘客往来需求,在高铁开通后动车组停止运营。因此,本文选择不同职业划分的乘客人群对普通列车、原动车组和京津高铁三种车型的定量选择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南开大学高铁调查工程组于 2024 年 10 月、11 月、12 月和 2024 年 1月在天津站和北京南站连续 5 次跟踪调研,调研方法实行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 1800 份,收回问卷 1500 余份,有效问卷 1323份,调查对象针对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旅客。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所得数据建立 Logit 模型,其分析思路和讨论方法可推广运用于其它相关领域。二、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角度入手。主观因素与旅客本身特性直接相关,包括旅客的年龄、性别...